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公共考古學:理論與實踐
Public Archae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開課學期
103-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人類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江芝華 
課號
Anth5099 
課程識別碼
125 U29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10:20~) 
上課地點
水源人201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限三年級以上同學修習。專題考古學。 經典人文學程。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1Anth5099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公共考古學是自九十年代末以來新興的考古學範疇,且越來越受到考古學家的重視。其包含的議題相當多元,從當代政經環境與考古學詮釋間的論證關係、考古學家的社會責任、當代考古遺產管理的概念及實踐、考古學教育、博物館與考古學間的關係、社區考古學的討論、文化資產管理、甚至實際的社會實踐細節等等。另一方面,亦將針對台灣當前公共考古學發展的現況及未來的可能發展做一討論。

課程進度:
第一週 課程介紹
第二週 公共考古學的歷史
第三週 去殖民及原住民考古學
第四週 考古學與政治
第五週 考古學倫理
第六週 批判性考古教育
第七週 考古學與學校教育
第八週 考古學與社會教育
第九週 社區考古學
第十週 媒體與考古學
第十一週 考古學與博物館
第十二週 文化資產管理與考古學
第十三週 世界文化遺產與考古學
第十四週 考古學與文化觀光
第十五週 盜墓者與考古學
第十六週 考古學與當代社會
第十七週 期末報告
第十八週 期末考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一方面希望透過文獻閱讀及討論,理解在考古學理論層次上,公共考古學是如何被論述;而在實際實踐上,則透過世界上各種公共考古學實踐案例的討論,進一步理解考古學家在當代社會可以如何與社會互動甚至產生影響力。 
課程要求
學生每週將負責撰寫指定讀物的摘要、進行參考資料的蒐集及參與課堂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Hamilakis, Yannis, and Philip Duke, eds.
2007 Archaeology and Capitalism: from Ethics to Politics. Walnut Creek, Calif.: Left Coast Press.
Bruchac, Margaret M., Siobhan M. Hart, and H. Martin Wobst, eds.
2010 Indigenous Archaeologies: a Reader on Decolonization. Walnut Creek, Calif.: Left Coast Press.
依主題的不同閱讀需閱讀不同的個案研究。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